《積善之家有餘慶

11月15, 2022  |感恩有您|松山

      今年90歲的葉翠霞,孩童時跟著家人到台灣,1989年受證,「感恩我在57歲時受證成委員,66歲時陪母親回到故鄉泉州成為第一顆慈濟種子。」

      從2000年以來,翠霞師姊在福建泉州、安海、晉江、廈門、石獅等地,培育出七代、200多位慈濟委員、與好幾千名會員,還在當地推動七十多個環保點。而在臺灣,葉翠霞整個家族省吃儉用,不但協助花蓮建院,捐病床和建設基金,大愛電視臺建臺、李宗吉李爺爺登高一呼,翠霞師姊亦隨即響應,為人文清流永續,圓滿近廿個榮董。

      善循環的因緣,是在2000年間,葉翠霞帶著母親到廈門定居,兩岸來回之間,陸續將慈濟月刊、靜思語等書籍和錄音帶裝入行李箱,一家老小親自揹去,包括坐在輪椅上的老母親也抱著一整箱精神資糧。當年一座衛星小朵耳要3,200人民幣,葉翠霞希望更多人接觸善法,自費為寺廟及環保站安裝,讓前來信眾能聆聽證嚴上人開示和收看大愛節目。此舉讓一些地方士紳及商人深受感動,也效法為貧苦鄉親裝小耳朵收看大愛,方便瞭解慈濟的行善步履和環保理念。

      回溯1991年大陸華東華中水患,慈濟前往賑災發放,許多人曾透過當地媒體報導,知道臺灣有位「好心的師父」在幫助受災民眾。所以當葉翠霞逢人說慈濟時,很快能得到認同。之後慈濟援建甘肅水窖抗旱、貴州扶困遷村、以及協助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的善舉,透過大愛電視臺的播送,在當地人們的心中,種下良種善苗。

      從環保起步,葉翠霞成為廈門泉州的第一顆慈濟種子,不但向當地鄉親借場地放回收物,還購買大樓成立環保站,邀約大家如何垃圾變黃金,在各地開枝散葉,成就現今70多個點的規模。

       2010年,慈濟正式在當地獲准為境外非營利組織的基金會,有更多大陸本地志工,投入教富濟貧的行列。孤兒院、老人院機構關懷、隨福鼎醫院義診、訪貧打掃、冬令發放等等,由葉翠霞師姊陪伴出來的志工身影,隊伍浩蕩長。

      葉翠霞與慈濟的因緣,是因為小兒子讀高商時因病洗腎,當時師姊家生意失敗,一個月三萬元的洗腎費用負擔沉重,全校為其募款,葉翠霞感念在心。小兒子上班領薪水之後有能力,葉翠霞想回饋學校,校方表示可以捐慈濟,幫助更有需要的人,於是全家都成為慈濟會員,成為有福報行善最樂的家族。「為子女留財不如留德。」葉翠霞歡喜布施,6個子女完全支持她的決定。

      2020年初,高齡88歲的葉翠霞師姊得知心臟長了10公分的主動脈瘤,只要一爆可能就回天乏術。想不到師姊瀟灑地說:「已經活夠了!我要捐大體,錢拿來開刀,還不如捐出去助人。」子女們勸不動媽媽,醫護靈機一動說:「師姊,如果爆了的話,就不符合捐大體的條件喔!所以妳一定要開刀傷口長好才能捐。」翠霞師姊於是放下執念,把身體交給醫師,把心交給佛菩薩。動刀休養了三個月後,完全康復,即便耳力大不如前,還是堅持每天用耳機和助聽器聆聽上人開示,「我這一生最愛的就是上人,要永遠追隨她,做一個歡喜助人的菩薩!」

◎更多內容,歡迎您點入→  感恩有您 專頁閱讀。
歡迎分享